中国高质量MBA认证体系是发展的必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7-17 09:22] 来源: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高质量MBA认证体系是发展的必然
目前,中国名牌商学院还是较为专注国外的MBA认证,在国内却没有较为权威的MBA认证。今年,在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MBA20周年论坛上,中国高质量MBA认证正式启动。以下选自《新京报》的文章。
新认证在借鉴国际认证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两个要素:一是要适合中国国情,二是要有创新和特色。这到底能对MBA教育产生多大影响,是否能获得国内商学院的认可,认证体系自身如何持续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几家高校商学院相关负责人。
上百万经费、2-5年时间、一个认证证书加入国际认证体系能让国内商学院得到与国际一流商学院对话、交流、合作以及共享资源的机会,并在对外交流中得到一个对等的地位;但国际认证花费不菲,在某些方面也不符合中国国情。于是,早在几年前,业内就已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MBA质量认证体系。
在不少国内商学院MBA项目负责人看来,走过20年的中国MBA教育已经步入成熟期,出台中国自己的认证体系是发展的必然。“全国的MBA培养院校已经有236所,需要相应的规范,通过认证合理代替评估,促进MBA项目的完善和改革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宁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也认为,建立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对完善培养体系,推进管理、师资等方面的建设都会有帮助,对中西部、新增MBA项目也会起到导向作用。
目前,包括清华、复旦在内的多所知名MBA培养院校已纷纷通过了AACSB、EUQIS等国际认证。对此,毛东辉认为国际认证与国内认证并不矛盾,也有共通性,比如都强调导向性,都是持续改进的体系等等,“但因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申请国际认证时,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无法清晰领会标准的着眼点。而中国高质量MBA认证更适合中国国情,思维方式更容易为中国院校接受。”
“我们对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认证均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当然,对中国MBA培养院校来说,参加国际认证和国内认证还是不太一样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MBA中心主任赵贞说。她认为,各MBA院校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色定位决定何时参与国际认证,而对于国内认证,有资格申请参评的MBA院校应该积极参与。通过参与这样的认证体系,培养过程会更规范,并且可以持续地进行质量保障,也有助于考生甄别报考院校。
对话
认证专家需秉持独立精神
陆雄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负责筹备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工作
记者:中国高质量MBA认证项目进展如何?
陆雄文:作为严肃的认证体系,需要完善的质量控制过程,要建立相应委员会,包括认证工作委员会、投诉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现在都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暂时还不能像AACSB那样做成一个非常职业的组织。希望今年年底之前把委员会建立起来,并和若干符合条件的学院讨论,让它们成为第一批“试点先锋”,并以此检验认证体系。
记者:认证院校如何选择?
陆雄文:第一步,我们倾向于那些没有做过国际认证的院校,以检验整个流程设计是否顺畅、有效,验证这一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MBA项目。第二步,让已经通过国际认证的院校走快速通道来获得中国认证。
记者:认证专家团队的构成怎样?
陆雄文:按照国际惯例,认证专家团队不完全来自学术界,还有企业家、咨询顾问等几方面的专家参与,但他们对管理教育要有深刻认识,最好有招聘商学院毕业生的经验,能够贡献独到意见与建议。我们希望认证专家具有独立性,学界人士最好是已经卸任的、有过参加国际认证经验的前任院长或副院长;也会邀请个别海外专家。由现任院长主导论证团队可能会产生关联交易或利益冲突。
记者:不少知名院校已通过了国际认证,国内认证体系对这些院校有何作用?
陆雄文:我们会有专家现场实地考察,各院校通过内部资料准备,检查自身不足,这对提升MBA项目质量会有切实帮助。国务院学位办也希望通过高质量MBA认证进一步提升中国MBA教育的水平。此外,我们希望所有接受中国高质量MBA认证的院校都能关注中国、服务中国。我们并不强调所有院校都要达到国际标准或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战略,能够为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人才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学校的定位和使命,既可以着眼世界,也可以着眼于地区经济。
记者:国内认证体系如何获得广泛认可?
陆雄文:认证体系本身要不断完善,做到严谨、权威、公正,通过被认证学校的市场竞争力来体现认证的权威性,建立认证品牌。当然认证专家也要富有经验、责任感强、有公益心,志愿帮助MBA院校提升办学质量,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通过实地考察,对被认证院校MBA发展切实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就一定会受到管理教育界的肯定与支持。
商学院观点
通过认证仅仅是及格标准
毛东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建立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不仅限于规范中国的院校,“不是搞地方粮票式的认证”。中国MBA教育也是世界MBA教育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国外机构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MBA项目,需要有一套标准体系衡量所有的办学机构,既需要监管机构的监督,也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管。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认证仅仅是及格标准,证明你没有短板。对MBA项目而言,还得有各自的创新和特色,并且要有相应的培养体系作为支撑,不断进行内在完善和持续改进。一个MBA项目是不是个好项目最终还要由市场决定。
应区别于教育部门评估
赵龙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副主任
首先,参与国际认证不是因为多重要,而是因为这些国际认证提供了一个基本门槛。在国外,通过AACSB之类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很多,其中有知名商学院、也有不少很一般。因此,通过认证并不等于高质量。此外,国际认证也很难用固定模式约束每个商学院。
其次,我们的MBA项目办学与国外商学院不同,不是纯注册机制,而是需要教育部的批准,相关部门也会进行教学合格评估。从市场角度看,更关心的是评级,并且还有对商学院MBA项目的权威评级。因此,我认为中国的高质量MBA项目认证体系需与教育部门目前发挥的批准、评估作用有所区别。在明确该认证体系是为学生还是培养院校提供指导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标准,并建立持续更新的动态体系。
国内认证体系有待检验
周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目前,国内一些院校已经通过了国际认证,我们也深入研究了国际认证标准,根据相应规范完善了教学质量体系、培养目标,比如在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之外,把企业伦理、商业道德、创业管理都纳入必修课程体系。
这次中国高质量MBA项目认证体系启动,有利于国内商学院MBA项目的发展。首先,对像北航这样与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紧密相关、有鲜明特色的院校而言,国内的认证体系更合适。其次,国际认证需要院校投入几百万的成本,对不少院校,尤其是资金不那么充足的中西部院校而言,是笔很大的投入。再者,从招生来看,得到国际认证对招收国际学生更有帮助,而国内学生在挑选MBA项目时还是更看重学校的品牌。此外,我们也希望国内知名院校先通过认证,以检验国内的认证体系。MBA教育必须让培养的学生受益,仅有几个学校好也不行,整体质量提升才是对MBA教育最大的支持。
第三只眼
为新开MBA项目提供标杆
赵鹰,商学院大百科whichmba.net总编辑
我认为国内的认证体系对第一梯队的MBA培养院校没有太多实际作用,它们要参与国际交流,招收国际学生,就必须获得AACSB、EUQIS这些国际认证。对第二梯队院校的作用也有限,它们多具有鲜明的地区优势,与本地经济发展结合紧密,无太大招生压力。中国认证体系的作用主要是为第三梯队以及未来新开MBA项目的院校提供一个标杆。目前MBA项目鱼龙混杂,有些不具备培养条件的也争相上马。一旦认证体系正式实施,这类MBA项目如果没有得到认证,学生会重新考虑。
此外,国内认证的确能弥补国际认证的不足。如有些国际认证强调英文文献贡献,这给中国老师带来很大压力,而中国认证体系会引导教师更关注国内实际,可以用中文撰写案例研究,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我对国内认证体系的担心有两方面:首先,能否严格控制认证质量,防止出现寻租现象。其次,能否得到体系外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认可和参与。国内认证体系也需要营销,提升公众信任度、并对自身进行维护完